每天清晨,六盤水市鐘山區大灣鎮山根腳社區群發養殖場的工人們都要將豬糞清理進養殖場下游的沼氣站水解酸化池。這些以前無處堆放、臭氣熏天的豬糞,經過豬糞固液分離機的處理后養殖場循環工藝流程后變廢為寶,如今成了養殖場的新能源,在節能環保的同時,實現了養殖場糞污零排放。
我們看到,養殖場各個圈舍經過人工清糞,再用清水沖洗,糞水通過溝渠流入養殖場下游經豬糞固液分離機處理后到沼氣站水解酸化池,再流入進料調節池,最后通過提升泵進入發酵罐,之后分別產生沼氣、沼液、沼渣。沼氣經過凈化處理后儲存在濕式儲氣柜內,用于發電和養殖場及周邊居民取暖。
整個循環一氣呵成,將豬糞通過豬糞固液分離機轉化成了養殖場的 三寶 ——沼氣、沼液、沼渣。
養殖場負責人楊旭是由煤老板轉型發展養殖業,他告訴我們,當初在環保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工程總投資268萬元,現在看來,這筆投入值得。
他算了一筆帳:占地325畝的養殖場,一年要用260噸煤炭,環境污染不說,產生的煤渣無處堆放。養殖場共有70余個回風爐,燒煤為小豬保溫和108張產床保暖,用煤、用電量支出都比較大,小豬的存活率低,虧損大。如今,沼氣工程讓養殖場實現了循環利用,工程產生的沼氣主要用于發電,年發電量可達29.2萬千瓦,多余的沼氣用于養殖場日常用氣。產生的沼渣、沼液用于養殖場周邊3000多畝農田的施肥。
由于沼氣發電不能存放,每天產生的多余電量全部輸送給周圍的27戶農戶。一年發電一個小時共計600度,冬天發電11個小時,每年節約用煤費用18萬元、節約電費17萬元。
目前,該沼氣工程實現了工廠半自動化生產與管理沼氣站年處理糞污9125噸、沼氣年產量18.25萬立方、沼液年產量8670噸、沼渣年產量438噸。在給養殖場帶來可觀經濟收入的同時,還成為全區生態農業和循環經濟的示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