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一直以來是豐都縣聞名全國的金字招牌,而近年來“中國肉牛之都”屢見報端,“豐都肉牛” 成為豐都另一名片。但規模養殖肉牛的污染隨之而來,成為困擾豐都發展的一大難題。
牛糞的煩惱
“一頭成年肉牛每天產生的糞便在數十斤左右,日積月累,糞池子堆積得滿滿當當的。每逢下雨天,雨水和屋檐水合著牛糞四處流淌,污染了周圍良田;而晴天時稍一吹風,很遠就聞到臭糞氣味……”
這只是一個普通庭院牧場散戶描述的情景。而事實上,“養殖規模越大污染程度也越大。”豐都縣肉牛辦主任何川東告訴記者——他同時也是重慶唯一一個肉牛辦主任。 據介紹,肉牛養殖污染主要集中在100頭及以上規模養殖場。而全縣千頭以上養殖場4個,500頭養殖場11個,100頭養殖場有9個 。
豐都縣畜牧獸醫局黨組書記吳東平介紹,兜攏來算全縣存欄肉牛共有21萬頭,每年產生的牛糞達15萬噸左右,如果不治理好牛糞問題,“生態涵養、綠色崛起”的發展目標就無從談起。
要“消化”掉這些糞污必須花大力氣整治。
牛糞變廢為寶成經濟
為推動肉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豐都投入6600萬元,按照“先急后緩、先大后小、先難后易”原則,對全縣發展影響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恒都規模養殖場進行污染治理,實現生態養殖,達標排放。
目前,該養殖場雨污分流、清糞系統改造、給排水管網和飲水槽改造等場內工程,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污水處理系統、高位水池和還田管網等場外工程,也正式運行。
記者在厚池壩村占地600余畝的養殖場看到,牛場內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糞污直排現象已完全消除。數個巨大的生物凈化池特別引入注意,同時旁邊還有沼氣灌、發電機構、有機肥生產及污水處理廠等建筑。
吳東平告訴記者,以前基本沒污物處理能力,下雨大量污物就會直接流到長江里,造成很大的生態危害。而“糞污資源化利用流程”建立后,通過各個機構分工流程合作,實現“規模養牛、糞尿收集、固液分離、肥料生產、沼氣發電、污水處理、生物凈化、田間貯存、還田種植”整個循環作業。
“最終污水處理后可以用于農田灌溉,整個流程下來基本達到零排放。”何川東透露,利用固液分離等技術還使牛糞變廢為寶實現增收,每年可產有機肥5萬噸,平均每噸800元。
此外,分散在全縣的庭院牧場及散養戶,養殖規模較小,一般在20-30頭,大部分配套修建了牛糞發酵棚和沼氣池,并采取糞污還田等綜合利用措施,使面源污染可控。 調整布局,啟動面源防控
除此之外,豐都重新優化產業布局,限制發展大型規模養殖場,鼓勵發展污染較小、承載力強且能自我凈化消納的庭院牧場,使產業發展保持在生態承載能力范圍內。對全縣養殖情況建檔立卡、掌握面源污染情況,以加強治理和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豐都還引進先進技術在全縣推行牛糞還田換秸稈、養殖蚯蚓、種植雙孢菇等“變廢為寶”模式,實現生態養殖、資源開發、循環利用。
吳東平告訴記者,養牛產生的牛糞可進行菌種培育和種植,用菌苞和處理過的牛糞發酵后上架,然后播菌種,夏天種草菇、冬天種雙孢菇、香菇等。而利用牛糞進行蚯蚓養殖和有機蔬菜種植更是利潤可觀。
豐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豐都已發展肉牛養殖企業35家,肉牛產業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撐產業,同時為百姓提供了致富手段。按計劃,到2016年建成“中國肉牛之都”,形成肉牛全產業鏈和“總部經濟”格局。屆時,肉牛產業對農民增收的貢獻率達到20%以上,實現肉牛產業產值100億元。
牛糞處理設備價格;牛糞處理設備供應商;牛糞處理設備生產商;牛糞處理機;牛糞處理設備;牛糞固液分離機;牛糞固液分離設備;牛糞干濕分離機;牛糞干濕分離設備;牛糞脫水機;牛糞脫水設備